经济学原理

老师为什么不读书符合三大原理自然选择能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6.html
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说:“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不断地重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年,俞敏洪在一篇序中说过类似的话:“有一次我对个中小学老师讲课,让读过除了教科书以外5本以上书的人举手,结果只举起来了20双手,中国的中小学老师都不读书,我们又怎么希望我们的学生读书?”这应该是俞敏洪认为中小学老师不读书的依据所在。这里的书应是指课本和教辅资料、教学杂志以外的书。那么,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中小学老师不读书呢?01中小学老师很少读书是个事实关于中小学老师不读书的话题并不是今天才出现,也不是俞敏洪首先提出来的。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老师都不读书,但是中小学老师不读书却是普遍现象。武侯中学特级老师李镇西曾面对记者说:“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不要说和解放前一些‘大师级’的中小学教师相比,就是和解放初期的教师比,文化素养也普遍较低。这在教育界是毋庸讳言的。”年,领衔起草《教师教育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说:“按照我领衔起草的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关于老师读书与否是教育中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和媒体都做过调查。年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在上海市委领导下针对上海市48所中学和幼儿园的名老师的调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报告》:每天阅读时间达90分钟以上的占6%,60-90分钟的占12%,30-60分钟的占48%,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34%。61%的教师在过去一年里读过的书不超过4本。其中,3-4本的占32%,1-2本的占26%,还有3%的教师一本都未读过。在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阅读方式中,39.2%的教师以浏览为主;其次是泛读,占32%;最后是精读,占2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不读书和读少量书的老师占了大多数。02为什么中小学老师不读书?不读书现象符合生物学自然选择原理、物理学能量最低原理、经济学机会成本原理在上面的调查中,老师反映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57.2%的教师认为是“没有时间”,13%的教师认为是“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还有9.4%的教师则表示“没有兴趣”。从老师个人角度来看,这些都是老师不读书的原因。但是,如果因此而把矛头指向老师还是显得有点偏狭。个人成长的脚下,是社会价值的土壤。一、中小学老师不读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遵循了能量最低原理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当今社会,不爱读书并非仅限于老师,而是整个社会的共性。改革开放的市场调节机制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却也对我国社会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一切向钱看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反映在学校里,一方面,学校有意识引导老师进行利益竞争;另一方面,老师也愈加心浮气躁,把教学更多地与自身利益相关联。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老师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从自然选择来看,任何生物都是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并且与环境适应性越强,生存效率越高。在当前社会普遍不爱读书的环境下,不读书是最适应环境的选择。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生存规则。但对于绝大多数老师而言,本身就处于一个低层次的生活环境中,要求这些老师去大量读书,就与中小学老师所处的环境不协调。尽管大量读书,有可能使老师跳出当前的这个生存环境,但几率太低、而代价太高。从物理规律来看,老师不读书也遵循了能量最低原理。在当前社会价值标准下,个人价值选择与社会价值越一致,所消耗的能量最低,个人感觉最舒适。而读书增加了老师的能量消耗。尽管从生命进化角度来看,根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论,老师通过消耗能量去读书,可以构建更有序的生命状态。但生命的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老师也不一定主动选择。二、中小学老师不读书是一种选择,符合经济学机会成本原理当前中小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名气。学校的名气来源有两个:一是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评比考核。这个方面是上级对学校的各个方面作的要求,达到后就可以评为什么等级。二是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两种学校的评价模式下,学校又给老师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要求和对应的评价方案。学校迎接上级考核的各种活动,如精准扶贫、安全达标、阳光体育、教改评比等,大量占用老师的时间,让老师无暇顾及读书。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标准,就是出成绩,“成绩是第一生命线”。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死记硬背、强化训练成了最有效的手段。所以,老师只要加大力度督促学生,成绩就不会差了。老师读书的多少对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用经济学原理来看,在当前老师不读书就能取得较大的成绩环境下,读书的机会成本太高。反之,如果老师不读书,只是正常教学,就相当于大大降低了机会成本。这样老师的工作相对效率提高了。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面临多种选择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人在进行某项选择的时候,必然要考虑成本与收益。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人肯定会选择成本低的选项。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中几乎只考核学生成绩。如果老师选择读书,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投入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不显著。所以,选择读书的机会成本就太高。因而,老师不读书,不知觉中是遵循了社会的经济学原理的。不过,读书有一个隐性的收益: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层次,增加成功的机率。只不过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这种机会成本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教育正是一个漫长的浸润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专一性知识教育相对读书而言,读书的机会成本是很低的。并且读书使人获得的最终自我实现价值高于其他方式。所以,针对教育来说,读书又是非有不可的。朱永新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远离了学校该有的文化氛围,从而老师也失去读书的环境。这是一个短视的行为。以前讲文人是“腹有读书气自华”,现在的老师看起来更像是精致的商人。朱永新说,“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下,老师缺失了文人气质,学生也徒然有形无神。03教育需要老师多读书一、读书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老师个人以及学生个人角度来看,老师似乎只要把学生成绩教好便大功告成了。学生功成名就,老师名利双收。但是,这仅仅是从低层次的生存角度来看问题的。如果从高层次的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来看,读书是通向生命高层次的几乎唯一途径。二、读书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富强需要学生去创造;社会的文明需要学生去推动。这些单靠成绩远远不够,社会需要的是一个更加丰满、有血有肉的人,有能力还要有担当,有知识还要有情怀。而人的能力与情怀等境界的提升只有读书才能实现。所以,教育需要老师多读书,从而引导学生多读书。教育的意义就是站在现实的黑暗中,看见未来的光明。所以,老师的现实胸怀决定学生的未来高度。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作为一个真正有理想、有道义的老师必然需要读书。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形式而读书,那些任何为了某种形象或利益而宣传的读书活动,又是一种读书的形式罢了,徒有其表。社会还需要给老师一张安静的书桌,能够让老师坐下来安静地读书。读书是一种文化沉淀,需要一种文化氛围。北大兼清华中文教授、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好校长,第二要有好老师,第三要有好的图书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kb/261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