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金融微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视角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50513/4622783.html

引言

经济金融学的发展,对应着“人们对经济金融现象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作为制度金融学研究方法重要来源的制度经济学与合约理论,也是如此。在经济社会中,不同主体间的初始禀赋状况及其边际收益往往存在较大差别。

潜在的互惠机会,催生了交易动机,并使得对经济资源的余缺调剂,成为社会福利提高的重要来源。但从学术发展史角度看,由于对市场完善程度的看法不同,因而在有关交易机制研究重要性的判断上,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主要包括如下阶段。

第一,完备市场假说。早期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完备的,市场运行是平滑的,价格机制能够没有任何成本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亚当·斯密把这种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经济人进行合理选择的运行机制概括为“看不见的手原理”。

在后来的发展中,新古典经济学进一步认为,交易各方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仅实现局部的供求均衡,还能实现市场的一般均衡。基于完全市场的假设,通过“价格信号”传递信息、发生作用,使得交易机制被高度简化。

第二,阿罗、德布鲁的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形式化方面的改进,提出自然状态引入不确定性。比如,同样是雨伞,但在雨天和晴天两种不同状态下却是完全不同的商品。尽管如此,上述改进只是对商品做了进一步细化,从而增添了商品数量以及模型的复杂性,但并未改变完全市场的基本假设,一般均衡依然存在。

当一般均衡理论的“兴奋”过后,人们又逐渐注意到其中的一些不足。奥地利学派的创始者如米塞斯和哈耶克注意到,交易者的行为不仅与价格机制有关,而且受他们掌握的信息和拥有的知识的影响。

人的信息是不完备的,知识是不完全的,因而在他们的交易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仅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udeguo.com/jyjg/25572.html


当前时间: